尽管话语权越来越弱,欧洲国家却依旧强硬金牛网,表态要将“数万大军”派往乌克兰,正在中国访问的普京,亮明了俄方的立场,手里有“牌”心中不慌。
据英国媒体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一番表态,把欧洲的“战后算盘”提前摊开了。她表示欧洲多国正商量着冲突结束后向乌克兰派部队,表面上打着“安全保障”的幌子,实则是西方又在踩俄罗斯的红线。为了增加“可信度”,冯德莱恩还特意强调美国将充当“后盾”,让人不免感慨,被特朗普“坑”了这么多次,欧方依然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赖。
【俄方手里仍有底牌】
北约踩“红线”,俄罗斯手里有底牌
不难看出,尽管欧方说得冠冕堂皇,实际上还是“北约东扩”的老套路,对于这一点,俄方显然是不会接受的。
要理解俄方为何反应这么大,得先看这些年北约是怎么“挤”到俄罗斯家门口的,苏联解体后,美国牵头的北约一轮接一轮东扩,从波兰、波罗的海三国,再到现在的乌克兰,都被包装成“对抗俄罗斯的前沿”,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早就被压缩得差不多了。
对俄方来说,哪怕乌克兰不加入北约,只要西方军队以“安全保障”名义驻扎在那儿,就等于北约的枪口直接顶在自己软肋上——这是俄罗斯绝不可能接受的“底线”。
【北约东扩是俄方极力抵触的事情】
但俄方敢硬刚,不是光靠嘴硬,普京之前在天津上合峰会上说得明白:“要彻底解决问题,必须从根源入手——也就是北约不能再东扩。”
俄方的这个表态,不是虚张声势,这些年冲突打下来,俄罗斯虽然消耗大,但军事上仍有底气:常规兵力部署、战略核威慑,哪样都经受住了考验,这就是俄方最大的底牌;
更关键的是,西方自己也不团结,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,直接公开“怼”冯德莱恩,称“欧盟没权限派兵”,这就是欧洲内部分裂的明证?
法英喊着“自愿联盟”金牛网,德国却缩在后面——西方这种“口号比行动响”的毛病,俄方早看透了。
说白了,他们想派兵又怕真和俄罗斯正面冲突,这种“一边惹事,一边怕事”的架势,反而让俄方更笃定:西方的威胁没那么可怕。
【欧盟的威胁可信度存疑】
欧洲越折腾,战场越乱
事实上,欧洲国家这时候炒作“派兵乌克兰”,说好听是“支持乌克兰”,说难听就是“火上浇油”。
先看欧洲内部的矛盾,正如前文所说,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,国防部长直接否定“欧盟派兵”的可能性,这不仅是和法英有意见分歧,也是因为真的缺乏底气。
这些年欧洲国家的军事投入一直不高,德国更是长期“低调”,突然要去乌克兰打仗,士兵训练、后勤保障、和俄军的直接对抗风险,哪样不是烫手山芋?
法英虽然嘴硬,但他们心里也清楚:真派兵进乌克兰,等于直接和俄罗斯开战,这不是闹着玩的,所以欧洲所谓的“安全保障”,更像个“政治口号”,用来安抚乌克兰和选民罢了。
但乌克兰可不这么想,冲突打了这么久,乌军伤亡惨重,据西方智库统计,乌克兰民众支持“血战到底”的比例从开战时的73%跌到38%,现在连“以稀土换援助”都得咬牙接受——他们太需要外部支持了。
可欧洲的“口头承诺”和“实际行动”差距太大,只会让乌克兰更焦虑:既然西方靠不住,那是不是得自己“搏一把”?
于是我们看到乌军最近在红军城北部发起猛攻,精锐部队都上了,结果被俄军火力压制,损失惨重,这种沉重的损失背后,何尝没有欧洲“画饼”的推波助澜?
更要命的是,北约的“拱火”破坏了所有和谈的可能,这些年中国、巴西等国一直在劝和促谈,但北约偏要制造“俄罗斯威胁”的叙事,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。
比如俄乌冲突的根源是什么?是美国一步步把乌克兰变成“对抗俄罗斯的棋子”,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;可西方舆论只说“俄罗斯侵略”,绝口不提自己的责任。
这种“颠倒黑白”的做法,只会让冲突越来越难收场——乌克兰成了“耗材”,欧洲自己也被拖进泥潭。
【乌克兰成了美欧的“耗材”】
俄乌冲突不是全部,多极化格局才是未来
和西方的短视不同,普京的目光早就跳出了俄乌冲突的“小圈子”,他在上合峰会上强调“解决北约东扩是关键”,指出乌克兰危机的症结所在,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需要彻底打破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,为俄罗斯争取平等参与全球事务的权利。
怎么实现这一点?中俄合作就是关键,这次普京访华,两国签了20多份合作协议,从能源、航天到农业、人工智能,覆盖领域之广,说明两国的协作已经进一步深化。
更进一步来说,想要改变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,团结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,俄罗斯作为资源大国、军事强国,和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合作,就能逐步摆脱对西方市场的依赖,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多话语权。
普京的眼界还不止于此,他清楚俄乌冲突不可能永远打下去,最终的解决必须回到“政治谈判”轨道,但谈判的前提是“北约不再东扩”。
【参与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构建中才是未来】
因此,为俄罗斯的长远发展铺路,等美国因为内部问题影响力进一步下降,等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崛起成不可忽视的力量,俄罗斯就能作为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,拥有让美欧平等对待的底气。
说到底,俄乌冲突的解决需要的是“政治智慧”金牛网,不是“军事冒险”,如果西方继续踩红线、玩火,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;而俄罗斯的眼界和布局,或许能为这场危机找到一条“破局”的路。
明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